Saturday, June 04, 2005

小家伙开始思索深奥的问题啦



One day my daughter asked, “Being selfish is to protect oneself, right?” “Yes.”
She is thinking about big questions now.

饭桌上, 女儿问:“自私是一种自我保护,对吗?”我想了一下,说:“对。”------哈,小家伙开始思索深奥的问题啦!

红烧肉

  做红烧肉,挑肉最关键。肉要五花肉,也叫肋条肉。肋条肉要挑夹精夹肥的。好的肋条肉可以夹上近十层;稍差一点的,只有四五层;再差的,一层皮,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就完了。就算是差的肉,也有讲究,要看是肥肉多,还是瘦肉多,如果是瘦肉多的话,尚可勉强,反之,则万万不能选用。肉不要买得太少,两斤至三斤为佳。这道菜,如果用半斤肉去烧,绝对烧不好。

  肉洗净,切成麻将牌大小正方形的块。不要切得太小,太小易缩易碎。切完后,用冷水浸没,水中放半杯料酒。这样可以浸去毛细血管中的血水,酒易于肉纤维吸收,去除肉腥。肉不宜久浸,久浸则鲜味尽失,浸十五分钟左右即可。

  找一个大锅,把肉再洗一遍后放入。加水,水要浸没肉,并高起两寸以上。水要一次放够,就算万一中间要加水,记得要加开水。

  点火,火要开到最大。水中再放料酒,和半调羹醋。醋可以让肉质膨松,更容易烧酥。如果手头有干山楂,放入效果更好,香味更足。水开后,撇去浮沫。大火滚煮半小时左右,改用小火,火的大小以水面不沸为准,炖至少一个小时。炖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时,肉用筷轻戳即通。

  然后换到铁炒锅里,开著盖子烧。放酱油。酱油放得太早,肉沾到盐份便烧不酥;放得太晚,只有外层的肉被染上色,不能入味。火呢,要比刚才炖的时候大一点,但也不用开得极大。酱油要选色深但不是太咸的。酱油分老抽和生抽,老抽其实是放了焦糖的,我们要的就是这种;生抽呢,则是色淡味咸,不能用。

  这样,再煮上半个小时,锅里的水也差不多了。此时,该放糖了。糖,要舍得多放。糖的数量,大约一斤肉一两糖。最好用冰糖,冰糖味纯,透明度也高,乃是烧这道菜的关键。放糖的时候,火要开大。

  放入糖后,汤水会慢慢地厚起来,可以轻轻地翻动肉块。等到汤水变得更加浓厚,有油亮泛起来,这道菜就烧好了。

  这便是正宗的苏式红烧肉,除酒、醋、酱油和糖之外,全无其它调料,是谓原汁原味。

  附:有的饭店,先用油炸,再加姜、加茴香、加酱油炒,然后加糖,再用淀粉,撒上葱花就算好了。那种红烧肉,往往会吃得人口干舌燥,肠胃不适。

Friday, June 03, 2005

绿豆凉皮

      买了几片绿豆凉皮,试着与黄瓜丝凉拌……结果出乎我的预料,真是好吃极了……所以要记下来,一是庆贺,二是以防忘记制作流程。

      我对凉拌菜一直都是敬而远之的,除了凉拌海带,其它的总是做不好,所以今天这个小小的成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非常满意。一口气全吃光了,连菜汤都没剩。

      凉皮切片,黄瓜切细丝;打芝麻酱,加一点水和王致和玫瑰腐乳的浓汁,水要一点一点的边打边加;蒜压碎。凉皮放大碗里,放上黄瓜丝,加两小勺珍极酱油,再滴少许醋,加入压碎的蒜,倒入打好的芝麻酱(这时已经不浓了),用筷子调拌几下就好了。

      整个过程的关键是蒜汁,蒜汁此时赋予味觉的是一种新鲜的、清爽的感受。Here the key is sesame jam and crushed garlic, which make the dish tasty and refreshing. I sure will have a cool summer with this dish on my table every now and then.

Thursday, June 02, 2005

Children’s Day



“Universal Children's Day celebrates children just for being themselves. It reminds us that children need love and respect to grow to their full potential. It is a day to listen to children, to marvel at their uniqueness and all they have to offer.”

Below is my translation:

“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这个特定的节日提醒我们,儿童需要爱和尊重,以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完全的发展。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赞叹他们的独特和他们赋予世界的一切。”



孩子们生来是美好的,从外表到心灵。但是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家庭中,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充分的尊重、平等和爱?那种以爱为名义的压制或纵容我们是否能够意识到?我们总是无意识的重复我们的父辈们对待我们的方式,我们缺少对孩子的赞美,我们灌输自己的价值观给他们,等孩子大一点了,我们缺少对孩子的拥抱…….

在学校里,老师们关注的是成绩,那是与奖金和工作业绩挂钩的;他们不爱孩子,他们不会关注过多的作业是否会造成近视,不会关注孩子们缺少锻炼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健康;他们不考虑呆板的教学会不会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他们更不会关心孩子们心灵或精神的成长……

社会就更可怕了。充斥的商业利益每时每刻都在摧毁我们的孩子。高利润的垃圾食品危害孩子们的身体,高回扣的媒体播放着腐蚀孩子们心灵的电视节目…….他们只想到了赚钱,而没有想到孩子是我们社会的未来,未来的社会也是我们自己家亲生孩子要生存的社会……

Wednesday, June 01, 2005

思维方式

      读到一篇文章,关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其中的部分观点很有意思,摘录如下:



      中国人欣赏石头方方正正的美......
      中国人的思维也是石型的......
      石型思维的弱点是不具备扩张性.....



      美国人喜欢树......
      美国人思维方式也是树型的,当东西大了,就分叉。叉多了,把一个分叉分出来种在地上,又成了新树。
      ......
      美国人研究问题,容易分清主次,从树干入手,再延伸到树枝,树叶,所以脉络很清楚。


      在科普著作上,美国流行的是一些名家的科普著作,比如霍金的时间简史。这些前沿的科学家,用通俗的语言,把科学这棵大树的主干描述了出来,让人很容易就明白科学的思维,就是沿著一定的方向,认识逐步深化。



      而科普在中国,最普及的科普书是“十万个为什么”。这些科学小常识,只不过是科学这课大树上的树叶而已,只见树木而不见树干,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所以,很多人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思维还是没有科学化。



      我的想法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教育机制或训练机制造成的。而且,也是可以改变的。




some pics: